往事如烟

摘自:《王度庐评传》代序/2005年

作者:李丹荃

徐斯年教授要我为本书写几句话,这使我想起了许多往事。

四十多年前,我和我的丈夫王度庐(霄羽)同在一所中学里工作,那时,徐斯年是这所学校里的一个朝气勃勃、多才多艺的学生。以后我们多年未见, 再见面时他已成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,更想不到的是,他会写出这样一本书来。

霄羽虽然写了几十部小说,并且至今仍有许多读者,但他生前并没有太看重自己写的东西。后来他有了固定的工作,就封笔不写了。不料人们并没有忘记他,在华人聚居的地方,时有他的作品再版或在报刊连载(当然,盗版、抄袭者也有,还有随便改编出版的,有的甚至不署原著者名)。霄羽是个性格内向的文弱书生,但是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,他是一个极富正义感的人,他善良,有同情心,热爱生活,热爱家乡故土,这可能也是许多读者喜爱他的作品的原因之一。

霄羽的作品多写于五六十年前。那时我们寄居在亲戚家中,他很希望能找到一个谋生的工作。一次他去街上闲走, 回来后对我说遇见了一个北平的熟人,说有一个刊登连载小说的机会,条件是要写武侠小说。我问他:“你能写吗?”因为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,我从未见過他拿刀弄棍,可是他说能写。不久就有了他的笫一部武侠小说《河岳游侠传》。当时这部小说颇受好评,于是一发不可收拾, 就以写小说为主要生活来源,“混”了十余年。

他还为写武侠小说临时起了个笔名“度庐”,我问他“度”是什么意思,他说“度”就是“渡”,也许我们靠此能够“混一混”,可以“渡”过这段困苦时期。以后果然如他所料。

霄羽写东西很快,并不十分推敲字句,常常是振笔疾书,数页下来一气呵成,不留底稿,不看二遍,所以文字也时有粗糙的地方。那时生活条件不好,用的稿纸就是自己裁成的十六开白纸,他用一支蘸水钢笔蘸着墨汁竖写,写成一段后,看看差不多够连载几天的,就卷成一卷交差。曾有五六年的时间,他不间断地同时写着两部连载小说,一部武侠,一部言情。现在想来,他如此一部接一部地写,无底稿,也无资料可查,能使写出的故事有读者,而且前后连贯,决无矛盾,实在不容易。

那时候他身体瘦弱,有很严重的胃病,除伏案写作外,即卧床休息。他不常外出,不应酬,不管家务,不在乎环境嘈杂、孩子吵闹,对物质生活也没有任何特殊要求。他总是很平静,可是却写出了不少热闹的故事;他平时话很少,却也塑造出了不少伶牙俐齿的人物。所以我总想,在他称病卧床的时候,在他看似“魂不守舍”的时候,他可能是在和他笔下的人物对话,而他的思绪已翱翔在他想象的世界之中了。

此条目发表在名家言论分类目录,贴了, , 标签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