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紫电青霜》

概况:中篇武侠小说,9万字

连载于1944年11月,原名《紫电青霜录》

1948年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。

背景:清乾隆二十年 陕西 北京

内容提要:这是一个为年羹尧复仇的故事,复仇对象是当年弹劾年羹尧,此时已经退休的一位内阁大学士。《紫电青霜》之名,取自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腾蛟起凤,孟学士之词宗;紫电青霜,王将军之武库。”因为这个复仇故事,是围绕铸冶宝剑而展开的:

年羹尧被内阁大学士崇某 主谋交章弹劾,直至下狱赐死。其门下三士纪海鸥、沉海鹏、吴海蛟感念知遇之恩,立誓为之报仇。为等待时机,纪海鸥返回北京,替年羹尧守墓;沈海鹏改名郭海鹏、吴海蛟改名吴慕冶,分别隐居陕西华阴县崇府附近,已达三十年。郭海鹏因怒责崇学士之子恶行而暴露身份被杀,时已双目失明的铸剑高手吴慕冶于是铸成“白光剑”,托徒弟李如江进京寻找纪海鸥,送剑报仇……

在《紫电青霜》里,立誓为年羹尧复仇的三个人,都没有实现自己的誓愿:郭海鹏韬光养晦三十年,却因一怒而乱大谋,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纪海鸥因为家道日殷而丧失雄心壮志,成为背誓忘义的小人。吴慕冶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;他本来就不可能去亲自手刃仇人,但他却死得既平平淡淡而又大义凛然。

双目失明的吴慕冶,在崇府附近开了一家刀剪店,与郭海鸥一起养晦待时。郭海鹏暴露之后,他知道势必将与仇家兵刃相见,于是秘密架炉铸冶,在徒弟李如江的协助下,炼成断钢截铁的“白光剑”。他见李如江忠厚可靠,即托以进京送剑的重任。次日,如江前去辞行,发现师傅已自尽了。

所以,这个故事里真正承担起复仇重任的,却是两个与年羹尧毫无关系的小人物:一个是不会武艺的刀剪铺徒弟李如江,另一个是与李如江萍水相逢而一再助其脱险的“小石头”,他的武艺也不高明。而且,复仇对象也发生了变化——

李如江怀剑进京,途中遇险,被“小石头”救出,白光剑则落入歹人之手。“小石头”带李如江去见“云中侠”王公弼,原来这也是当初答应助郭海鹏复仇的一位侠士。于是,王公弼命自己的儿子王梦侠先去铲除歹人,夺回宝剑,然后赴华阴完成复仇任务。

不料王梦侠得到“白光剑”后,先用卑劣手段杀掉曾与父亲比武的侠客刘云峰。到得华阴,又被崇学士以金钱美女收买,成为崇府帮凶,反而回来要挟李如江为他铸冶类似白光剑的利器,否则不容李如江活命。

“小石头”再助李如江逃亡。李如江只好违背对师父立下的誓言,用偷学到的技艺,铸成“紫电”“青霜”二剑,另将馀料铸一短刀,赠“小石头”。此时,刘云峰之女刘绮娥来找王公弼,要报杀父之仇。王公弼面对刘绮娥,深感内疚,不肯施展武艺对抗。经“小石头”说明情况,刘绮娥与王公弼和好,李如江以“紫电”“青霜”两剑分赠之,愿他们仗剑锄奸,维护正义。

“小石头”陪同刘绮娥等来到华阴,得知崇学士已经病故,现在的张狂作恶者,主要就是王梦侠和崇公子等。王公弼亦已赶到,“紫电”“青霜”双击“白光”,三剑均断,王梦侠折臂而 逃。“小石头”诛杀崇公子后,来到郭海鹏宅,遇一老者,竟是纪海鸥——他来华阴,根本不是为了复仇,而是想找吴慕冶做刀剑生意,使自己多赚大钱……

评论:

《紫电青霜》只是把野史资料作为创作的“由头”,也就是说,虽有明确的时代背景,整个故事却全然是虚构的。

《紫电青霜》的整个故事,都隐含着对于同类复仇故事的某种“反讽”:下属为报主人知遇之恩而复仇的主题,演化成了平常人物仗义助人锄奸的主题。该承担复仇义务者不一定肯完成、能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,其中甚至会出现助仇为虐者;不必承担义务者,却担起了这项义务,并在实践过程中,使之超越了“报恩”的范畴。王公弼、刘绮娥、王梦 侠三人组成的小结构里,则既表现着尊重、尊敬敌手的Fair-play精神(王公弼对刘云峰父女),又突现了为大义而灭亲、为大义而泯仇的主题。

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指出:“小石头”乃是度庐先生胞弟的小名。了解这一点之后,读到书中所写李如江对“小石头”的兄长般的情感和期望,就仿佛触摸到了度庐先生的心灵——在日本法西斯覆亡的前夕,他对这位身在革命队伍的兄弟的关切、企待,于此得到很大程度的抒发。

此条目发表在作品介绍分类目录,贴了, , , 标签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