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假王度庐”的故事

摘自:《王度庐评传》2005年/苏州大学出版社

作者:徐斯年

据四川广汉的一位读者说:民国三十二年(1943)他在重庆时,有人约他去听说书,去后才知道说书人是 “重庆大学教授王度庐先生”,说的是“九华奇人”的系列故事。他听说:王先生说书是为生活所迫,重大同学中同情先生的人很多。这位读者本人后来和那位“王 先生”有过几次接触,曾一起在茶馆喝茶。先生“因牙齿不好,喜吃扒烂食物”,“当时穿一套英国绅士西服,头戴康克帽,进市区多用手杖步行”。他还听说:先生“一家大小十三口”,“当时五十三岁,五儿三女”。重庆一些年岁较大的人也能证明这位“王度庐先生”四十年代初确实住在重庆,有些人声称也曾见过他……

如前所述,民国三十二年(1943)王度庐即霄羽还在《青岛大新民报》上连载《铁骑银瓶传》《虞美人》和《寒梅曲》呢!当时,他的长子王膺年方四岁,长女尚未出生,哪里来的“五儿三女”,“一家十三口”?!

那位“重庆王度庐”显然是位大胆、厚颜的冒名顶替者,看来当时被他骗过的重庆人不在少数。另一方面,这个传奇性颇强的冒名故事,恰恰证明王度庐的小说在四十年代初就已在“大后方”广为流传了。所谓“九华奇人”故事,应该就是青岛那位王度庐所写的,以隐居九华山的江南鹤为中心衍发出来的一系列故事。所以,重庆 这位影响不小的“大学教授”,很可能是头一个把王度庐的作品搬到书坛上加以传播的说书人;从“九华奇人”向前说到“桐柏老人”,向后说到李慕白、俞秀莲、玉娇龙、罗小虎(韩铁芳、春雪瓶的故事他大概还来不及收阅和“改编”),真够他说上一阵子了!

此条目发表在生平轶事分类目录。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